close

undefined

《城隍》

作者:林綠

出版社:蓋亞文化

ISBN:9789863192664

書籍簡介:

  --福興、福興,傍水而興... ... 
  政權交替,福興鎮三百年城隍信仰將沒入歷史。
  不信鬼神的于新,被欽點為最後一任廟主;初入廟中,就發現莫名方術,不對人,卻對神?
  更遇見四年前車禍身亡,自稱代理城隍的摯友阿漁!
  死生兩界的灰色地帶,一場風暴即將掀起序幕--

  血案、七月祭、鎮長選舉... ... 
  事件接力不斷,如潮水像他們湧來。
  為了化去小鎮的劫,一人一鬼聯手與惡徒鬥智鬥勇,只是沒想到第一案,就得從棘手的阿漁死因查起... ... 

  傳奇或悲劇、祝福或詛咒、真相與陰謀,最後,終將浮出水面。

(摘自書背)

番外:〈借城隍〉http://woodsgreen.pixnet.net/blog/category/1637947

 

以下劇透有。

 

城隍,不是一般民俗信仰裡的城隍爺,而是一個有血有淚,為了保護自己福興地區居民不惜大動干戈的「伊人」擔任的。
其實一開始看會覺得有點矇,主角于新感覺有點心理疾病,父親的死給他太深的創傷,因為長得太像父親所以母親也不喜歡他,唯一的朋友是鎮長的瘸兒子昕宇。
因為一直跟著他跑來跑去,昕宇很了解自己這個朋友,包括怎麼讓他開口說心事,和其實他根本沒瘋。
結果就在于新願意把心交給他來保管,願意相信他之後卻被當時也想選鎮長的敵手給設計,出車禍死了!
從此這件事取代父親死亡,成為于新最深的心病。

死亡的瞬間讓昕宇失去了大部分的記憶,到了最後才發現其實根本就是自己的問題才讓于新這麼多年走不出傷痛。
甚至上了大學更是活成自己的模樣交了個女朋友... ... 

其實看到一半就可以發現原本鎮民熟悉的「城隍」根本就是于新的爸--伊人,而且照著昕宇那邊的說法,他爸有一天路過溪中遇到伊人,也是像愛上他似的給他送花建廟等等,昕宇媽都說像是在外養了個小三。
這樣看來他們父子倆根本沒變,昕宇也喜歡上跟著自己跑的于新,就像他爸喜歡上城隍伊人--噢,其實應該還是有點不同,因為伊人和鎮長都各自有家庭。
我不是很喜歡于新那個女朋友,很難說為什麼,不過她還是蠻照顧于新的啦... ...
整本書看到想哭的次數不少,昕宇發現自己早就和于新告白結果成功的當天就被撞死那裏大概最慘,還有跑到陰間後選擇一個人回人間那裡,喝完水張開眼,于新又剩一個人。
再來就是那個女議員真是讓人很冒火,搞死伊人不夠,還要害死昕宇,結果讓于新發瘋;等到要選鎮長的時候又設計要撞死于新老婆小孩,怎麼能有人這麼心狠手辣?
如果昕宇沒死,于新沒瘋兩個人該過的多好啊?
偏偏要讓他們生死相隔,天啊。
就算最後昕宇投胎到于新家裡然後好像有記得他還是鎮長兒子時期的事情,我也還是覺得不如兩個人從一開始就沒有出事好啊。
雖然沒有出事就不會遇到曾汝,就是于新老婆... ... 
議員真的很有事阿,仗著自己是城隍義女為非作歹,和那個給伊人捏金身(?)的義女差的多了,人家心態多健康。
最後被按在地上打,發現于新已經不是那個可以任她揉捏的小孩子時才發現自己到底走偏到哪裡去了。
所以說有些人真的不能對他們太好給太多次機會,一次兩次三次,她就會覺得沒有照著你說的做也沒錯,做錯了也沒關係反正你一定會原諒我,這心態大有問題啊。
最後會扭曲成我想要的你也一定要給我,不給就是你的錯啊。
可怕。

其實整本書的宗旨我是蠻喜歡的,就是城隍廟上的匾額寫的:「賞善、罰惡、公平。」
人治社會若是遇到賢君,做得到廉民公正,不被讒言左右,那比法治社會好。因為不管法律怎麼定,就是會有人去鑽漏洞逃處罰。
但若人治社會遇到昏君,那就太可怕了,攀親帶故能把死的說成活的,好的說成壞的,世間不存公平善惡,只要有關係就沒關係。
但是因為不能真正界定這人到底是賢明還是昏庸,所以才走向法治社會,用一套大家都認可的準則來判斷。
可是遇到像故事中張仁好議員這種人還真是有理說不清,她找人動手自己不沾一點血,可以有一千萬種點子搞死一個人,自己卻不受懲罰。
不過福興鎮也是因為鎮民雖然像絕大部分的人一樣不願意站出來為那些不公不義之事發聲,卻也沒有像張仁好那種扭曲的價值觀,所以伊人照顧她們保護他們顯得合情合理,如果像張仁好這種樂於害人(?)的人也是被保護的一員的話,難免讓人覺得還是並不公正。
總之,一樣米養百樣人,真的很難界定說這一群好人裡有沒有害群之馬、法律這樣定會不會把一些例外的情況忽略,導致不該死的人死了。
這或許是教育的重要性,也是論孟為什麼需要學的原因吧。

一個人的價值觀、一件事情的決定可以改變太多事情了。
像著名的蝴蝶效應一樣。

除了昕宇的命案、張仁好對伊人做的那些骯髒事,另外還有提到裡面有個算是蠻有天賦的小孩,因為父母認為算命卜卦這些東西都是迷信而不願意讓他去學,甚至家暴對待的事情。
若是他真的因此沒有繼續學下去真的很可惜阿,那些流傳千百年的記憶就這樣消逝,只因為我們追求科技,認為那些都是假的。
就像那些節日的傳統--清明掃墓拜拜的禁忌、規矩;七月十五中元節拜拜的禮俗,也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正在慢慢消失中,真的太可惜。
那都是千百年的民俗阿。
大概那句「人們從歷史中學到的教訓就是永遠學不會教訓」是真有道理,在有一個經歷了文化大革命後正在反省的例子在前,我們竟然對文化消逝沒有一點警覺,甚至對自己逼迫它們消失而沾沾自喜。
(對,我說的就是燒金紙這件事,狄卡上有個飄版著名大大(?)針對這件事寫了一篇文,這是城隍心得我就不寫太多了而且我也並不專業,想看點這裡

話說昕宇和于新兩個人感情不但好到變情侶,名字更是像到我寫心得是把書翻出來查到底誰是誰的。
不過書裡于新是叫昕宇「阿漁」,昕宇喊于新「小新」,還是很好分的。

說起來第一次接觸林綠的作品是《陰陽路》,但是沒有看完,已經有段時間了記憶模糊,依稀記得是劇情實在太蘇女主了,再來就是有些很明顯的東西女主竟然猜不出來我也有點傻眼,還有劇情有點好猜後續... ... 作為長篇來說不是很吸引我就沒有繼續看下去。
這次會又買了《城隍》是在書展的時候,書展我一向沒有錯過雖然現在是越來越少出版社參加的感覺... ...總之拿了目標的書後開始逛,發現這本的背後文案有點吸引我,而且看起來是一發完就腦一熱買了,後來看完我有在噗浪上發噗--雖然林綠的長篇我不喜歡,但這本我還是非常滿意的。
這裡順便推廣,遇到喜歡的作者喜歡的作品記得手頭餘裕的話一定要立刻買了,最好不要等到想要整套買,因為作者可能撐不到出完整套作品就被腰斬了... ... 
話說看完番外〈借城隍〉後發現其實自己看的也不夠仔細,都專注在于新和昕宇身上了,反而對陸家道士沒有太注意... ... 
不過剛剛又斷斷續續翻完,應該也暫時沒有那個心臟再去哭一遍,等再過個幾個禮拜看看能不能把那種揪心感忘掉一點,再來仔細重看一遍。

嗯... ... 寫完了這篇心得之後還是覺得... ... 
要是他倆能好好在一起多好。
可是或許世間就是沒有這麼多的好事吧。
 

最起碼,他們最後仍然沒有錯過,還是在一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淮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